流轉年華 - 臺灣女性檔案百年特展pic
流轉年華 - 臺灣女性檔特展spacer 臺灣女性檔案百年特展 - 檔案故事
女性檔案特展spacer

高慈美日記—臺灣少女日本求學記

高慈美(1914-2004)出生於高雄岡山的基督教家庭,祖父高長是長老教會在臺灣最早的信徒及本地傳道師,父親高再祝是總督府醫學校畢業的醫師,母親許美為臺灣初代西醫許翰民的長女。兄弟姐妹共11人,排行第2。1919年,高慈美到日本東京就讀幼稚園,成為小小留學生,至1923年返回臺灣就讀小學校。1927年再度赴日,就讀下關梅光女學院。1931年進入日本帝國音樂學校,主修鋼琴,師事笈田光及教授,於1935年學成畢業。1937年,高慈美嫁入臺北大稻埕李家,與李超然(李春生曾孫)結為連理,圖1即為兩人的結婚照。

高慈美於1947年參加臺灣文化協進會,1950年起擔任音樂教師,先後任教靜修女中、省立師範學院(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),並曾在政工幹校(即政治作戰學校)兼課。圖2即為政工幹校專六期音樂科同學與高慈美的合照。

流轉年華 - 臺灣女性檔案百年特展
現存高慈美日記,是她就讀日本下關梅光女學院3年級至考入東京帝國音樂學校時期所寫,1年1冊,共計4冊(1929-1932年)。日記第1到第3冊為當時著名女性社會教育家後藤靜香所編著,由東京希望社發行的「心の日記」,如圖3所示。第4冊則為日本著名社會運動家賀川豊彥所編的「Christian Diary」,卷首印有〈基督教社會愛史年表〉。這4冊日記主要以日文寫成,偶爾使用教會羅馬字;內容橫跨高慈美15歲至18歲的少女時期。

前兩冊半以梅光女學院學生生活(可見圖4)為主,後一冊半則記述到東京之後的生活狀況,除了練琴,增加較多社會交往記載。日記中也有部分屬於少女對當時臺灣人處境的思考紀錄。圖5即是1931年高慈美於梅光音樂學校就讀5年級時所寫的日記,內容記載她參加帝國音樂學校入學考試的過程,描述出高慈美當日參與考試以及在異鄉遇見臺灣人的心情。

東京希望社發行的「心の日記」
圖3:東京希望社發行的「心の日記」。(檔案來源:高慈美文書,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)
高慈美於日本梅光女學院就讀時,在學校禮堂中的留影
圖4:高慈美於日本梅光女學院就讀時,在學校禮堂中的留影。(檔案來源:高慈美文書,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)
1931年4月1日高慈美就讀日本梅光女學院5年級時所寫日記。(檔案來源:高慈美文書,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)
圖5:1931年4月1日高慈美就讀日本梅光女學院5年級時所寫日記。(檔案來源:高慈美文書,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)

日治時期,家境良好、有能力負笈海外留學的女性,尤以赴日者為絕大多數。就讀的學校與修習科目大致為兩種趨勢,一是基於宗教信仰,選擇教會學校;另一種則是基於個人興趣和能力,選擇洋裁、音樂或英語等專業科目。從高慈美少女時期的經歷中,便可看到當時受專業教育培養的新女性風采。而這套日記除了記載一位臺灣少女在日本的求學歷程,更是第一手紀錄臺灣與日本女性史、教育史等不同領域的珍貴材料。

女性特展pic